The Record

生活大致都一样。
而每个人都想过得有点区别。

我们在做的事情,被我们记录下来的点滴,只是用来取悦自己的一种消遣。

--------------------------
关于【私人信箱】:最欢迎情书和告白。但是因为我们有4个人,能不能麻烦写清楚是给谁的呢?
关于【麻辣鸡汤】:有问未必答。尤其是玻璃心的人儿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关于【与我们一起记录】:你要知道,一切都是自愿的,现阶段我们给得起的回报就是点赞!

关于,我们。
如果你对我们感兴趣,你可以:
①在以往发布的图片中试着找找“TR战斗小组”的相关内容。
②点击首页【归档】,在新页面右侧点击查看你感兴趣的人的主页。

是时候停止幻想了。

TR201201 毕业以后,我想去卖咖啡。

毕业以后,我想去卖咖啡。

文字_Xiao


来。做一个活动。认真思考,然后完成下表。

小学三年级时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二年级时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时候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最后一次团辅课的活动。关于理想的整理和思考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尽头。

小学……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中学……大概是当个律师。

高中……心理咨询师。

现在……

我不太清楚我的理想。


W评价我的理想都很实在,很现实。我想了一下,好像是。

再一想,说不定这就是我目前状态的根本原因。从小都有某一个职业,某一个具体的职业当做目标,要做什么,如何做,都从电视里看来,好像非常了解,非常明确。

而现在的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是发现自己想做的实在多,却不知道有那一个具体职业能够涵盖所有。

想要太多,有太多限定,有时候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没有差别的。

不要朝九晚五。因为不是morning person。

不要太多责任,不要加班,因为想要固定的时间。

已经变得不太在乎自己是否感兴趣,觉得只要工作时间固定,发展一份副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常去星巴克。每周去市里给孩子们上课都要买一杯。看着绿围裙们问好,点单,收钱,煮咖啡,收拾店面,感觉也很熟悉。进而想起在美国的三个月。

每天按时睡按时起,十分钟梳洗,十分钟早餐,五十分钟坐公交去店里上班。洗菜,切菜,装盒,标上日期,做三明治,做冰激凌,与人寒暄,整理货架……我做着简单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日复一日,并没有创造多大的价值,除去合同之外,想要走就随时可以离开。

日子平淡规律到没有任何刺激让你去思考。


所以,毕业以后,不如去星巴克卖咖啡好了。

可以选择中午和下午的班。这样就不用早起,也不用晚归。有大片空白的时间可以看美剧看动漫看书听歌睡大觉或者和朋友出去逛街吃饭唱歌打麻将。高兴了再找个兼职。

多好。


Tang.说,估计你父母不会同意。

是呀。有那么一个我也觉得,如果我真的去卖咖啡,大概就是不孝。

这不仅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也不符合社会的期望。


虽然父母都是开明的人,也会说“只要你自己过得好”、“我们不需要你养”之类的话,但是,若我真的去了星巴克卖咖啡,只怕他们会难以接受。难道读了若干年书,只是为了去卖咖啡?


社会也一样,宣扬的成功是“低付出高回报”,误导着太多人认为脑力劳动要比体力劳动光荣高尚得多。人们总是通过你的工作,你的收入,你的社会地位等等来评价你,来衡量你的能力。你是谁,什么样的性格和价值观,是否快乐,是不是在做你喜欢的事,生命质量如何,同样与他们无关,但他们却偏偏不关心。

因为快乐、幸福都是你自己的,他抢不走,夺不到,但是你的收入,你的地位都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为他所用。很可能某一天,他就需要你的经济支持,很可能某一天,他就需要你的人脉关系。因此,他通过对你的蔑视打击嘲讽失望来报复你未能满足他功利期望而产生的愤怒。


W说,若你真的去卖咖啡,说不定会上报纸头条。对你个人的打击,会扩大到谈论整个教育体质、就业压力等等空洞的层面。你会成为牺牲者。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归根究底也就是关于“究竟为谁而活”的问题。

小时候曾经非常叛逆地跟我妈说,我读书都是为了你。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看得明白透彻。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意识不到外界加诸给自己的东西,只是长期下来,逐渐就分不清楚了。会误以为那些父母想的、朋友想的、社会想的东西,就是自己想的。你现在也可以审视一下自己,你一直在追求却得不到,明明很辛苦却又无法放弃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你自己想要,还是别人想要别人觉得你应该想要,从而让你认为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群体的力量。是社会化的力量。是家庭的力量。

然而,即便是知道自己被催眠了如此之久,想要为自己而活着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被同化的根本就是“求和谐”、“求接纳”,而为自己而活,通常就会与这样的需要相背离。很多时候可能只是被评价为“个性”、“自我”、“叛逆”,再不然就是“不孝”、“不懂事”、“败家子”、“自私”……

还是与性格有关。所以看到身边活得自我的人就觉得很不错。但是却不会和那样的人太亲近。


你为谁而活着。是为自己吗。



评论

热度(1)